lincode +

2017年的现在,过去和未来

最近休息了一段时间,有时间去各地走走,和不少朋友聊天吃饭。多谢各位的招待,多谢给予我的诸多启发。有一些想法记录下来之后,发现大部分并不是自己的,很多也并不新颖,自己都在某时某地见过。而有改变的是现在的理解比那时那刻更深刻了,更全面了。

同时我也明白了现在的看法也只是阶段性的,以后还会变化。如果我能用自己想法指导自己的实践,无论结果好坏,往后的认识应该会更深刻。

现在

Apple

简单讲:2017年的现在,科技界就是 Apple 的时代。因为现在对我们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工具是智能手机。这个市场格局在三五年前就尘埃落定了:Apple 赢得了智能手机市场。这是因为 iPhone 定义了智能手机,并且每隔一到两年以每一代 iPhone 的发布向世人宣布智能手机市场的游戏规则。

现在这个时代做手机挺容易的,只要抄 iPhone 就可以了;这个时代做手机也挺难的。因为玩一场由别人制订规则的游戏是很辛苦的。

试图挑战 Apple 的规则,又被淘汰的玩家有:Nokia 的 Symbian,Blackberry 的 Blackberry OS,Microsoft 的 Windows Mobile。随着 Microsoft 最后实质性的退出,智能手机市场的格局便尘埃落定了。

Google

Google 是 Apple 最大的竞争对手。Google 也是 Apple 最大盟友。因为 Android 系统可以认为是 iOS 的模仿。因为在战略上,Google 紧跟 Apple 的规则。在几乎所有领域都和 Apple 做出对标。“对标”是好听点的说法,其实就是模仿。可以认为 Google 和 Apple 合力将 Nokia,Blackberry 和 Microsoft 挤出了市场。此后,智能手机市场只剩下 iPhone 和 Android 机。实质上只剩下了 iPhone 和 iPhone 的一大堆拷贝。

我们可能会认为 Android 手机的占有率远大于 iPhone。但高市场占有率并没有为 Google 赚取巨额利润,也没有为其他手机厂商带来巨额利润。在现有游戏规则中,Apple 以不到 20% 的占有率获取了 90% 的市场利润。这是因为 Apple 主导了游戏规则。举几个,但不是全部的 Apple 塑造产业形态的例子:

伴随着 iPhone X 的发布 Apple 做出了他最近一次的玩法变更:以后的智能手机是拥有强大人工智能(AI) 和增强现实(AR)功能的手机。Android 很快跟进,发布了自己的 AI 和 AR 移动开发套件。并不是 Google 缺乏想象力。而是它别无选择,这看起来是唯一正确的路。这个市场中只有 Apple 拥有塑造产业形态的能力。不按规则走的,只能是错误的路。从这个角度看,Google 已经输了。

其他玩家

心猿意马跟随 Google 的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 等(主要是中国玩家)其实还上不了赌桌。只是在外围买 Google 的鸟罢了。

三星仍然只是一家硬件公司。

华为在智能手机市场只是一个次一等的三星。

小米希望以小米手机为中心创建生态圈。有很大概率只能建立一个区域的,二三流的,影响有限的生态圈。因为小米没有产业形态塑造能力。规则并不由雷军说了算。

Oppo,Vivo 本质上不是一家科技公司。可以说他们是一家销售公司,只是恰好卖的是手机罢了。

这一段有一些调侃的语气。这是因为面对 Apple 的巨大优势,大部分公司的玩法都显得有点像儿戏。但即便如此,仍然钦佩中国厂商在如此艰难的市场环境下获得这样的市场份额。相信经过一两代人的努力,中国也能出现 Apple 这样伟大的公司。

过去

到2017年,移动互联网已有10年历史。差不多可以2013年为分界线。2013以前,大家主要还是在将 Web 上的东西往 App 上搬。2013年以团购为标志,以前被互联网认为是脏活累活的线下业务越来越多地被各种创业者实现为成规模的业务。

这其中也有一些例外,比如直播,短视频这类比较纯的互联网业务,却是在2013之后才逐渐发展的。这是因为中国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在2015年之后,网速,资费,wifi 覆盖率使得视频内容可以被移动应用承载。

但大体上2013年之后,有着厚重线下业务的一批互联网业务被做起来了:团购,电影购票,外卖,手机约车,共享单车。

当然,有简单的先做简单的;后来的看到简单的被做完了,逼不得已只能去做难的了。

豆瓣电影

在2013年这个时间点,豆瓣电影恰好开始做在线购票。并不需要特别聪明也能看出,在线购票是豆瓣的完美拼图。豆瓣已经拥有具有业界实际公信力的电影评分和评论。评分服务于观影前的消费决策。评论服务于观影后。购票将衔接评分和评论,使得豆瓣电影的使用体验更为完整,形成完整闭环。同时,电影购票会是最先出现的几个规模级的移动支付场景。后续几年中国电影票房持续发展,豆瓣也将在中国电影产业中,移动互联网市场中拥有更好的位置。

很多人都为豆瓣放弃了购票业务而惋惜。但那是因为我们拥有了2013之后的信息:外卖,约车,共享单车,当然最直接的是猫眼,告诉了我们即使有很重的线下部分也可以做成一个成规模的互联网业务。在2013年那个时间点,团购还未盈利,约车,外卖都不普遍。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能正确预见三五年之后世界的样子。美团敢于做猫眼,是由于他们有团购的经验。他们很清楚地知道如何向电影院铺销售和取票机。

但豆瓣是一家在 Web 2.0 时代相当成功的公司。以前的成功经验告诉豆瓣,可以以产品形态轻巧地取胜,可以以免费的,或者低廉的代价撬动一个规模化的产品。有轻松的,并且还是自己擅长的方式,为何要用困难的,并且还是自己不擅长的方式做事呢?所以以当时移动互联网的产业情况和豆瓣过往的经历来看,做出放弃购票的决定并不意外。

很少有人能在相同情况下,做出相反的决定。即使奇幻一点假设豆瓣当时“灵光一现”,没有退出购票,而是一直做下去,也不一定能成功。因为整个公司并没有做线下业务的基因。推行和整个公司风格违背的战略是有相当大的风险的。果断放弃未尝不是一种有自知之明的明智。豆瓣时至今日虽然并没有高速发展,仍然还算稳健。而 Web 2.0 时代的同行多数已经倒下了。

当然,很多伟人都是因否定自己而伟大。很多公司也是因为否定自己的过往,从而顺应了时代,从而伟大。

豆瓣没有在2013年这个移动互联网正悄然发生转变的节点上否定自己以往的成功经验,从而更上一层楼。这有点可惜,但并不意外。

未来

下一代设备

现阶段来看,虚拟现实(VR) 只是过渡,增强现实(AR)才是目的。当然如果讨论百年后人类是否能进化到电影“黑客帝国”里的样子,VR 会是主导技术。但如果只讨论看的见未来,AR 才是更有意义的。AR 将更广泛地影响人们的生活。而 VR 现在只对游戏,色情电影等有限产业有影响。

AR 对于人们生活的广泛影响可以用物联网做例子。物联网发展了很多年并没有突破性进展,似乎离大多数人的生活还很远的原因其实在 AR 相关的技术。把物体和信息联系在一起已不是问题。这样的数据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了。

初级的做法是,在物体上贴各种条码。扫码就能查询到实物的相关信息。物联网的瓶颈在于 AR 显示技术。在物联网的大多数场景中,实物就在眼前,这时人们却需要使用手机查询数据,需要在手机屏幕上查看和眼前实物相关的数据。这其实并不直接,有点反人性。这就像智能手机用手写笔一样不自然。所以归根结底这其实是一个人机交互问题:即如何直接地,逼真地向人类展示这种物体和数据的联系。

解决了这个 AR 显示技术的设备就是下一代设备。AR 的瓶颈是光学问题:我们还无法直接在人的视觉上呈现信息,并且拥有和现有手机显示技术匹敌的效果。

Google Glass 是这类尝试。它失败的原因在于现有光学成像技术的落后。Google Glass 像素低,颜色少,只能呈现简单信息。

Microsoft hololens 也是下一代设备的一个尝试。它需要解决小型化,续航时间,视界,显示逼真度这些问题。

Facebook 放弃 Facebook Phone 项目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买了 oculus 押注 VR 是走了弯路。现在缓过神来开始搞 AR 技术以及硬件,押注下一代设备。

情感和理性

除了 VR 之外,2017年的当下我们还面临着很多技术热点:人工智能,区块链。但是 VR 可能还是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最深的技术。这是因为 VR 相交于其他热点技术,对于人们的情感影响更大。人们最大的信息来源是视觉。VR 技术将全方位影响人们的视界。

区块链技术的第一个成功应用是比特币。比特币展示了一种分布式数字货币在技术上的可能性。为我们改进现有的货币制度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方向。而货币制度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制度,比政治和宗教更为基础。货币深远影响了人类社会,使人们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更高效地进行社会分工。对于这项古老的基础的社会制度的改进,将在各个维度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

人工智能将逐渐替代一部分人们的智力工作。这是对计算机这一工具的使用范围的又一次扩展。社会生产力将会提高。社会中部分人所从事的工作将会改变。

但是这两项技术对人们情感的改变并没有 VR 技术改变人们视界那么直接。也许从理性上讲,区块链会更为深远地影响到人类社会。人工智能在某个更长远的时间点可能会挑战人们的传统社会伦理。但是从感受上,也就是情感上讲,VR 是对人们影响更深的技术。因为,你感受到什么了,这个世界就是什么样子。

点击查看评论

Blog

Opinion

Project